[图片来源:sponzar ]
“人们以为外星人都是从天上降临,而将视线瞄向了宇宙,然而没想到,外星人通过海底的虫洞缺口,将身形庞大、残冷迅猛、身藏剧毒的怪兽接连送往地球。为此人类联手打造了许多和怪兽体型相当的超大型机甲战士迎战,但随着怪兽逐渐进化,机甲战士全面溃败,各国政要决定停止这个项目,转而试图用筑墙这样的纯防守手段去抵御侵略者步伐,但很快墙就被拆掉了。那一天 ,人类终于回想起了曾经一度被她们所支配的恐怖,还有被囚禁于鸟笼中的那份屈辱。”
“抄!袭!零!容!忍!”
糖和尚指着编辑部醒目的五个大字提醒道:
“你怎么能在《环太平洋》热映期间用电影剧情来敷衍读者呢?还有最后一段话是什么意思?”
“这只是大背景,后面的剧情完全不一样的。”
“好吧。先看你怎么讲。”
于是指挥官重新寻找曾经驾驶机甲战士的驾驶员。但是驾驶员一口回绝了指挥官的要求:“政要都不支持你了,你去哪儿搞造机器人的钱?”
指挥官说你别问钱哪儿来的,钱我有的是,而且还盖了一个特别酷的地下基地,你看了一定会喜欢的。
驾驶员说我不要。
指挥官说还有紫色头发的驾驶员妹子哦,虽然我不会让她去驾驶的,但是她会一直跟着我们的哦。
驾驶员说我还是不要。配对太危险了。
指挥官说不会哦,其实只要妹子没有心理阴影,你和她一起驾驶就不会有问题,实话说其实你和谁驾驶都未必比和她还差。我也是,随便一个驾驶员给我,也能开出去。实在不行,你一个人也是可以驾驶机甲战士的。这个机甲战士很先进的。
驾驶员问这么先进为什么还要驾驶员在里面操作,不能远程操作吗?
指挥官说这可不行,要身临其境才刺激。
驾驶员说不行,我哥哥都死了,你们居然在安全性上一点改进都不做。
指挥官说地球就要毁灭了,你到底要怎样?
驾驶员问指挥官,你是要拯救地球还是要玩巨型机甲?
指挥官犹豫不决。
驾驶员说那地球还是毁灭吧。
指挥官叹了口气:我在机甲设定上让步了那么多,你还是不愿意驾驶吗?
驾驶员说不愿意。
指挥官说那好吧,地球总还是要拯救的,说说该怎么办吧?
驾驶员说你把修基地的钱,造机甲的钱,全部省下来,把修墙的钱也剩下来,造点大炮什么的,就像《变形金刚2》里面美军用的那种,远远的一炮打过去就可以把大力神干掉的那种。
指挥官说那门炮美军已经有了,我之前怎么就没想到用炮轰呢?
驾驶员吸了一口冷气,这不就解决了吗?
指挥官说好,但是没有机甲战士去打仗,情节上不是严重没意思吗?
那就造一些小的好了,拿造巨型机甲的钱的零头,可以开发一些小型的机甲战士,或者无人机,性能好一点,最不济背着炸弹飞到怪物嘴里去。飞过去几百个,就算皮再怎么厚,照眼睛打总可以吧。
指挥官说小的打不过吧,怪兽那么强。
驾驶员说怪兽一倒下,身体立刻被民间瓜分完了,难道怪兽活着的时候有练什么硬气功,比坦克什么的还要硬吗?
指挥官说这倒也是……
糖和尚:“受不了了,巨型机甲没了我看什么?我要看巨型机甲!我要看巨型机甲!”
“没有巨型机甲,不过你看看这些微型怪兽如何?”
糖和尚:“……[口水] 也可以。”
[芝加哥艺术家 Justin Gershenson-Gates 利用钟表零件组装的机械昆虫。来源:j-tokkyo ]
.
.
.
.
.
.
.
.
.
.
..
……最后,一群电子小蜜蜂干掉了巨型怪兽。
(完)
《环太平洋》真是不吐不快,虽然特效很爽,大部分时间比较刺激,但是还是有点不过瘾。几乎是看完的一刹那,字幕过程出彩蛋的时候,那个黑市商人用刀划开怪兽钻出来的时候我震惊了:就算是怪兽肚子里的孩子,再弱,也不至于弱到吃掉一个人,那个人还能毫发无损爬出来吧?剧情破绽多到死,看这种爆米花电影的前提是“一旦接受了这种设定”看起来就还好。我几乎是强迫接受这个设定的。但是依然有点问题。
很多设定接受起来太不容易了,比如说《变形金刚》我最难接受的部分就是:影片中是一个看起来和我们现实世界一模一样的世界,但是这个世界没有存在过一个叫《变形金刚》的动画片。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为什么我总要在变形金刚电影里想到主人公有没有看过动画片呢?因为日常生活渲染的太日常了!这种真实性引导着我不断去和现实去对比。
欧美人的血液里流淌着一种奇怪的东西。在内裤门的游戏测评里,被称作“真实性”:
以下来自于 4gamer 对特洛伊无双加拿大GD的访谈的核心观点摘录,特别鸣谢我懂日语的匿名朋友甲。顺便说一句其实我也不懂日语……
1.你们家的无双为啥子卖不好呢?首先,俺们欧美人重视真实性阿!
2.因为俺们欧美人重视真实性,所以战场上不能出现一刀砍倒N个人的情况,必须只能砍一个人!
3.因为俺们欧美人重视真实性,所以特洛伊无双没有跳!无双里人能跳3米高,太假!
4.因为俺们欧美人重视真实性,日本人觉得按钮连打就能把敌人干翻特爽,我们欧美人不觉得,必须每个敌人都让玩家不停吃瘪才爽!
5.因为俺们欧美人重视真实性,所以怪就要强大,比如盾兵我们做的特别硬,根本砍不动,必须要想各种办法先把盾打掉才能砍,可爽了!
6.因为俺们欧美人重视真实性,所以……(内容请自行填空)
以上这些加拿大人拿出来晒的“牛逼”(没错,这是个双关语,所以这几段也适用于牛逼软件做的动作游戏,请勿以为它们是真的牛逼)设计思路均可适用于Witcher2,以及Risen,Gothic等等各种由英吉利海峡以东到乌拉尔山以西地区制作的动作游戏身上。
所以,你在这些家伙制作的动作游戏里,能看到各种由日本人发明的连击、防反、翻滚、爆气槽之类的动作设计,然后也能看到他们依照自己对“真实性”的理解把这些系统修改得一团糟。雪上加霜的是,他们不仅把这些动作改得一团糟,还为了“RPG”起见,把该有的动作大量删除挪到了技能树里。没了防御反击的防御,就像没有拉面的大蒜拉面;没了侧攻的横斩,就像没有二氧化碳的苏打水……你们图什么啊!我已经没有力气来一一批判这种以“真实性”为名的制作思路了,因为他们做出的每个修改基本都是乱来……与其挑错还不如挑对呢。
(以上引用自《当一群波兰人有了钱:猎魔人2(Witcher 2)》 )
游戏方面,欧美人只要一学日本人就完蛋,电影方面同理。美国出了许多日本宅向的电影,比方说《美少女特攻队》这种,但是票房不好,以前和一个导演讨论的结果是人们对宅文化高估了,没有那么大的受众。想想其实不准确,宅文化并非一种小众文化,而是一种影响力很大的通俗文化,而且日漫的电影是宅,难道美漫的电影不算宅吗?钢铁侠蝙蝠侠蜘蛛侠这些美漫电影,也是从宅文化走出来的,全球通吃无障碍。日漫美漫单独搞都吃遍全世界,我们发现,最后出问题的部分只发生在欧美的“日漫电影”上。
《环太平洋》的导演是一个日本动漫宅,前阵子在东京台场看见一比一高达激动的热泪盈眶,带着《魔法少女小圆》DVD美滋滋回国,可越是这样,我越是担心。就和中国人经常“借鉴”别人的东西中爱加入中国特色,欧美人借鉴时也喜欢加点他们自己的传统。
血液里的某些东西阻止了欧美人去做出《魔法少女小圆》里的战斗场面,欧美人自己一折腾,同样是美少女,却顶多能做到一个女运动员所能做到的了,爽快感大打折扣是必然的。
日漫(包含动画和游戏)有日漫的逻辑性,多年前朋友在我家看《最终幻想7降临之子》时,感慨说日本人太扯了,美少年主角那么瘦拿那么巨大一把剑,而配角那种肌肉男,拿着那么大的机关枪还和废柴一样。
没错,日本风格的动作就是这样,经常无视物理定律,胡蹦乱跳。要说不合现实,工程学上面钢铁侠也不合,但是不论是《最终幻想》还是《钢铁侠》,内容都很流畅,没有违和感,因为:
一旦接受了某种设定,剧情就在这个逻辑,或者世界观内进行发挥。
说再明白点,如果你已经让这个世界的美少女可以拿着两米长的巨枪没有后座力的乱射了,那么你就不要出现打到一半,这个美少女手酸拿不动枪的情节。
我们来看看《环太平洋》,问题就出来了,要不是逆天的特效震撼了大多数人,我想大部分人会觉得无聊的:你既然搞出了这么巨大的机甲,就应该让这个机甲足够厉害!厉害到无视一些物理规则,不然就没必要搞出来。
为什么呢?因为从现实物理规则来看,这么大的机甲完全没必要!
现实里没有人会这么考虑问题的,二战德国猛虎式坦克造的再好,被苏联的坦克包围也无能为力,打击是要看效率的。玩过即时战略的也都知道,多造点低级兵远比憋大舰有效率的多,就算是神族大舰,也是靠小飞机在打。再退几步,就算是造大机器人,也是战术配合,不可能没有部队掩护,直接上高级兵种。
所以,巨型机甲的出现,完全是因为个人爱好,一旦出现,意味着这是一个神话单位,和那些拿着巨剑的克劳德,不死之身绿巨人,甚至拿着雷神之锤的索尔在设定上应该一个路数。《环太平洋》打斗到后面已经疲软了,如果继续这么搞,没过多久,人们审美疲劳,影片内容就被掏空了,蝙蝠侠蜘蛛侠你可以用英雄普通人的一面支撑一部戏,《变形金刚》和《环太平洋》则没戏。这类片子一定会被“真实感”搞死的。
我们看到这个机器人的设定,只不过是机器人的外观而已,动作只有挥拳,摔跤,拿剑乱砍,这哪是战斗机器,只不过是个机械巨人,动力全浪费在摆pose上。和奥特曼比起来,还丧失了灵活性,因为这个机器人很笨重。有弱点可以,就算是神话人物都有弱点,机器人可以有无数缺点,比如能源有限,比如弹药不足,比如驾驶容易失控,但是千万不能是笨重,千万不能是抗击打能力差,因为这和机器人存在的逻辑彻底背离了。
太笨重了,影片一开始,机器人走进海里,我就觉得好费劲,要不是特效眼花缭乱,这场打斗可谓憋屈。环太平洋给人的爽快感,分拆开来,只两部分:看到巨大手办动起来的快感,和看真实的灾难片的快感。
全篇打斗高潮只有一处,就是机器人给了怪物猛烈一拳,翻译成“天马流星拳”这里就不吐槽了。但如果只有这一拳,能让观众过瘾吗?显然不能!而且我们来想想,这一拳的动能满打满算能有多大?炮击能不能替代?显然可以!
你不能指责我看电影想太多太较真,因为:
影片非要在机器人的物理动作上追求真实性。
看日本动漫里的机器人,可以穿梭于太空堡垒式眼花缭乱的导弹中来回闪躲,环太平洋中连飞都飞不起来。如果说高达那些都是超级系,那么真实系中,《EVA》中机甲够笨重了吧,但身材依旧纤细,跑起来身姿依然矫健,暴走之后肉搏是肉搏,但肉搏的很高科技,且对于为什么需要肉搏,为什么军队无效,给出了合理的解释。《环太平洋》不用军队非要用巨型机甲打怪兽的理由呢?
我们来谈一下这种非现实的影片的设定,科幻也好,神话也好,武侠也好,非现实的影片一定有一部分幻想成分。而电影要让人身临其境,又需要给观众真实感,那么应该如何处理真实和非真实的矛盾呢?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给出非现实的设定,在这个非现实的设定内最大限度去发挥,在其余的部分追求真实。注意,是“其余部分”,而不是本身设定部分。
观众所能做的,就是接受这个设定,所谓接受设定,就是在脑海中把和设定这一部分有关的现实的常识屏蔽掉不去想,然后欣赏这个片子。去看一个武侠片总不能挑刺说人怎么一下子跳那么高呢?这是观众自己的问题。
换过来,导演如果反复强调这个武功高手如何在健身房锻炼肌肉所以跳这么高的,硬生生把观众屏蔽掉的常识拉回来,就是导演的不对了。
因为:
你在真实感上做出的努力,和你设定中想要观众忽略的内容,是相互矛盾的。
中国武侠,日本机甲,美国超级英雄,各有各一套设定,在设定内武功可以飘忽,机甲可以巨型,超级英雄神通广大,但是这些作品都有刻意回避的东西。你不能一边提醒着人们这部分不符合现实,一边怪观看者自己不代入。
总的来说,《环太平洋》看起来是很爽的,但是这个爽快完全是建立在视觉效果上,我是作为一部灾难大片来看的,亮点完全在怪兽,机甲外观设定见仁见智(驾驶员那部分让我想到星际争霸2片头,很欧美的风格),但性能的设定太失败。
Cha研看过《环太平洋》后盛赞。随后的吐槽让我好想看一部真正的日本机甲片。
正确的打怪兽节奏。没连击不科学。又名“《环太平洋》无情剧透完整版——小怪兽都快被打死了啊”。视频制作 socoollike ,主要素材源自 ccmf 画的环太平洋 gif。以下是优酷视频,想看弹幕的可以看 acfun。
(不算剧透)
视频链接(pad 和手机用户可尝试点击)
我知道吐槽爆米花片的剧情是没有意义的,但是还是很……
这是之前吐槽钢铁侠3的动画。
(小心剧透)
视频链接(pad 和手机用户可尝试点击)
美国 Fort Worth 动物园有给大象用的水池,不过3周大的小象 Belle 还是用充气小盆戏水更安全。
来源:youtube
视频链接(pad 和手机用户可尝试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