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二月的一个早晨醒来我的手一柱擎天”,创作:Adam Niklewicz,来源:neatorama
前一段时间我怀疑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觉得自己固定的朋友小圈子里多出来一个人,有一个个周末,大家都没事在群里聊天,难得这么多人都在,他却一直没有说话。当我准备给他发消息问他在做什么的时候,忽然疑惑起来:他是谁?刚才明明感觉知道是谁的,我一边感慨自己现在好健忘,一边对着聊天记录查看,发现刚才每一个朋友都有在说话。那么“他”是谁?
后来,根据我观察,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觉,似乎这个圈子的每个人都感觉到了他的存在。
大家一起约好去吃火锅,却一直坐在桌子前聊天,迟迟没有点菜,忽然有个人饿得忍不住了提议说:“算了,他不来我们先点好了。”大家纷纷同意,这时有人反应过来:“我们在等谁?”清点桌前的人数,显然已经来齐,可是大家都在等最后一个人……
在网上游戏的时候,明明觉得游戏人数够了,自己方却差一个人没进房间,想要去催第五个人,却发现忘记了刚才约的是谁,几个人一起回忆,似乎一开始我们就只有四个人,可是为什么感觉已经五个人齐了?
这样的事情频频发生,出去玩的朋友回来发现自己多买了一份特产,一起唱K算份子钱的时候多除了一个人数……不止我一个人,大家似乎都感到了那个人的存在,有人笑称我们之中有个“不干净的人”。
可是不知什么时候,这个人忽然又消失了,朋友圈也再没提起过。伤感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不见的分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电影制作人兼摄影师 Ryan Hayward 的摄影作品「Clay to Consciousness」(粘土意识)用以表现对“自我”的反思…… 让我想到了终结者……
制作手法是先用35mm胶片拍摄,然后再后期经过数码处理。
[来源:DDN JAPAN ]
反思自我什么的好无聊,我只是觉得透明人够酷,但是我不想当透明人,透明人好惨。
如果我能选择,我希望像忍者那样“嗖”的一下就不见了。
这是俄罗斯(我脑内读俄罗斯喜欢读成“饿罗斯”)举办的的2012年景观设计国际艺术节上的一个作品:长达170英尺(51.8米)的大蹦床,名为“快速通道 Fast Track”,由俄罗斯萨尔托建筑设计事务所(Salto)设计。
让我们自由地在森林中奔跑吧!
[景观设计国际艺术节每年在俄罗斯南部尼古拉·莱尼维茨森林举办。来源:DDN JAPAN ]
下面是大蹦床的视频(来源 youtube )
视频链接(pad 和手机用户可尝试点击)
这个瀑布秋千是Dash 7工作室的Mike O’Toole,Andrew Ratcliff,Ian Charnas和Andrew Witte联手设计的一个互动项目,通过计算机获取反馈信息控制水流,让秋千通过瀑布时刚好可以避开水帘。
视频链接(pad 和手机用户可尝试点击)
2012作画总结MAD (选取范围是1月到12月新放送的TVA、年内贩卖的OVA以及GAME内容动画,剧场不算在内。)
视频链接(pad 和手机用户可尝试点击)
(完)